四川盲女一家蝸居巖洞4年 最大夢想是修間房

作者:蔡甸網(wǎng)小編 字體: 發(fā)布時間:2013-04-14 21:41:44 來源:蔡甸網(wǎng)

四川盲女一家蝸居巖洞4年 最大夢想是修間房MZM蔡甸網(wǎng) - 蔡甸區(qū)第一新聞門戶網(wǎng)站

  這里是宣漢縣清溪鎮(zhèn)白鶴村白鶴寨一處天然巖洞。MZM蔡甸網(wǎng) - 蔡甸區(qū)第一新聞門戶網(wǎng)站

  巖洞外有一些長長短短、粗細不一的木棒相連,木棒上用釘子釘著幾張破舊的草席,不少地方都已脫落了。從木頭架子上搭曬的衣服和懸掛的燈籠,可見有人居住的痕跡。MZM蔡甸網(wǎng) - 蔡甸區(qū)第一新聞門戶網(wǎng)站

  這里,就是廖瓊的家。女主人廖瓊說,那些竹席原本是他們遮風擋雨的“墻”,不過現(xiàn)在不行了,大冬天的時候,風徑直從木頭架子里灌進來,冷得人只能在床上裹緊被子。MZM蔡甸網(wǎng) - 蔡甸區(qū)第一新聞門戶網(wǎng)站

  廖瓊雙目失明,如今他們一家人生活在這個巖洞里,打理著附近的一個果園。沒有人知道這些年他們是怎么生活過來的。MZM蔡甸網(wǎng) - 蔡甸區(qū)第一新聞門戶網(wǎng)站

  廖瓊說,她這輩子最大的夢想,就是早日離開巖洞,修一間自己的房子。MZM蔡甸網(wǎng) - 蔡甸區(qū)第一新聞門戶網(wǎng)站

  兩個苦命人同病相憐MZM蔡甸網(wǎng) - 蔡甸區(qū)第一新聞門戶網(wǎng)站

  廖瓊今年46歲,是宣漢縣清溪鎮(zhèn)白鶴村11社村民,僅有一個兄弟在外務工多年,很少回家。由于先天性雙目失明,廖瓊一直與母親張華濤相依為命。

  1987年2月,經(jīng)人撮合,廖瓊與來宣漢務工的達縣龍會鄉(xiāng)大地坡村村民張平結為夫妻。張平是當?shù)爻隽嗣奶乩,平時僅靠他四處打短工勉強維持生計。生性木訥老實的張平,無兄弟姊妹,父親早逝,家中僅有老母曾國珍相伴。兩個同樣家境貧寒命運多舛的人遇到一起,他們同病相憐,都希望能夠互相扶持互相溫暖。婚后,二人生下一男一女,在左鄰右舍的幫助下,日子雖然清苦,但也還算溫馨甜蜜。

  寄居在親戚家中

  廖瓊原本以為生活可以這樣一直過下去,不曾想意外出現(xiàn)了——他們在張平老家唯一一處可以遮風避雨的住房,因年久失修垮掉了,而要拿出一筆錢重新修葺房子,是他們想都不敢想的事情。

  萬般無奈之下,1996年,廖瓊舉家搬回到宣漢縣清溪鎮(zhèn)白鶴村11社。但這里也沒有一個地方可提供給他們居住,因為他們的戶籍不在此,分不到土地。生活還要繼續(xù),廖瓊一家只好寄居在親戚家空閑的房子里,見他們實在太可憐,好心的親戚還分了一些土地給他們耕種。

  1999年,張平以低廉的價格承包了白鶴村3社6畝沒人愿意耕種的荒地,種上玉米、紅苕等糧食作物和各種蔬菜。為維持一家人的生活,張平農(nóng)忙時在地里勞動,農(nóng)閑就在清溪鎮(zhèn)上打些短工掙點油鹽錢,每天起早摸黑,既要照顧兩個年幼的孩子,還要照顧年邁的母親與岳母。一家六口在風雨中艱難度日。

  巖洞一住就是4年

  轉(zhuǎn)眼十余年時間過去,孩子們漸漸長大。為了早日擁有一間自己的房子,兩個懂事的孩子無奈放棄念書,早早出去打工。2009年,張平承包了清溪鎮(zhèn)白鶴村7社社辦柑桔果場13畝,他們希望通過全家人的共同努力,實現(xiàn)修房子的夢想。

  果場租下了,但離原來親戚家的房子太遠,來來去去對于雙目失明的廖瓊來說,幾乎不太可能。萬般無奈之下,廖瓊夫婦毅然決定在白鶴村白鶴寨一處天然巖洞內(nèi)居住。這一住,便是四年多。

  墻壁是用廢舊的竹席做的,日復一日,風吹日曬,竹席早已破爛不堪。進入廖瓊的家,家里什么像樣的家具都沒有,一張爛兮兮的塑料布掛在中間,算是隔出了兩個房間,一間廖瓊夫婦住,一間留給孩子們。兩位老人居住在離巖洞不遠處一間破敗的矮房子里。那是廖瓊的兄弟為他們搭建的一處簡易房。廖瓊每天在家做好簡單得不能再簡單的飯菜,再由張平送往老人住處。

  廖瓊的家距離清溪場鎮(zhèn)步行要一個小時,廖瓊說,幾乎沒上過街,太遠了,她的世界就是果園和巖洞。盡管廖瓊夫婦勤勞苦干、節(jié)衣縮食,但生活還是常常捉襟見肘、入不敷出,不過,他們卻從未怨天尤人,抱怨生活給予他們的苦難。

  不幸一個接一個

  承包果場的第一年,除去成本還略有贏余,這令廖瓊一家欣喜不已。但自第二年開始,出現(xiàn)了柑桔大實蠅(蛆柑),這給果場帶來了毀滅性的打擊。由于不懂技術,管理不善,果場幾乎顆粒無收。

  老天仿佛要考驗他們的意志一般,不幸的事情接踵而至。2010年,張平在果場勞動時不慎將腳摔斷,這對于本已貧困的家庭來說無異于雪上加霜。給張平治病花光了家里好不容易積攢起的一點存款,他們四處借錢,債臺高筑。

  2011年,廖瓊試圖種植棒栽木耳,但由于不懂技術,最終也以失敗告終。生活,似乎陷入了絕境。

  相關部門高度重視

  但無論怎樣,生活都要繼續(xù)。2013年春,廖瓊一家決定對果場原栽種的2300余株玫瑰香柑進行高接換種。他們希望通過改換,能讓果場起死回生,也為他們的生活重新點起一盞希望的燈。宣漢縣農(nóng)業(yè)局茶果站在了解了廖瓊家的境況后,立即派出果樹技術人員對他們此次品改給予幫助,進行全程無償?shù)募夹g指導。

  就在記者采訪結束,即將離開時,廖瓊說:“謝謝一直以來這么多好心人給予我們一家的幫助,我已經(jīng)很知足了。如果我的眼睛能看得到,我想我們的生活會更幸福!

  目前,廖瓊一家的生活狀況已引起當?shù)叵嚓P部門的高度重視,相關的扶貧幫扶政策也正在加緊落實之中。

責任編輯:宋妍MZM蔡甸網(wǎng) - 蔡甸區(qū)第一新聞門戶網(wǎng)站

相關文章推薦

用微信掃一掃

蔡甸網(wǎng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