豆瓣評分高的,不一定是好片;但評分低的,一定是爛片!
所以番茄君與本片遭遇的時候,第一反應是拒絕的。
《陰影之下》
洋娃娃丟了,健身錄影帶也丟了,情況越來越糟。
深感無助的 S,抱著女兒,跑出家中求助,卻被警察以衣冠不整為由拘捕。
警官的這段臺詞顯得特別諷刺,即身處戰(zhàn)爭孤立無援,身為一個女人最先應該考慮的,不是自救,而是不要暴露自己。
這成了男權統治下的政治正確。
裂痕一旦產生就難縫合,這個社會的裂痕亦是如此。
已經絕望的 S 甚至不再信任自己的女兒,把她當作惡魔,逃跑途中丟下女兒,回身去床下尋找 " 真 " 的女兒,等待她的卻是新的惡魔幻想。
這個惡魔張開血盆大口,試圖將 S 吞噬。
整部片子所有的恐怖點都集中在最后的半個小時里。
女主猛地坐起,鏡頭傾斜,站在房間門口高燒不退的女兒說她做噩夢了。
女主招她過來抱抱,結果女主安慰著安慰著,低頭一看:懷里的女兒成了找不到的布娃娃。
類比這樣的幻覺程度開始升級:
被膠布貼著的窗戶忽然從外邊伸進來一只手。
被膠布貼著的穿塌的樓頂爬下來一個人。
在艾蘭的丈夫突然出現在枕邊要跑進她的身體里去。
驚悚只持續(xù)一兩秒,以女主驚醒結束。
她開始害怕,甚至找來還沒走的鄰居來查看房間。
當起初給女兒講鬼故事的男孩一家也要走了時,女主遲疑地喊住最后一個上車的男孩嬸嬸,一句瑟瑟的 " 一路順風 " 漏了她的底。
所有人都走了,女主再也待不住了。她也要走。
可布娃娃還沒找到,女兒哭喊著不肯離開。
如果是一開始的女主,她或許會吼罵一番直接帶女兒離開。
可是此刻的她,其實比女兒更想找到布娃娃來證明發(fā)生的詭異都是假的!
好在,最后母女重新站在一起,女兒在最后一刻將深陷泥潭的母親拉起,兩人實現了驚天大逃亡。
經典恐怖片結尾往往有兩種,一種是反轉,如《小島驚魂》、《第六感》。
一種是開放式結尾,如大名鼎鼎的《閃靈》、《迷霧》。
本片的結尾沒有太大的波瀾,母女驅車奔向新生活。
" 這就結束了?"
你會問,然而真的結束了,波瀾不驚。
女孩 D 安詳入夢,母親 S 驚魂甫定,希望的曙光就此點燃嗎?
唯有這殘缺的洋娃娃預示著這場心靈之殤還將繼續(xù)。
看下來,番茄君認為本片有著不少的閃光點。
導演將恐怖片嫁接了更多的現實,恐怖不再只是單純的披頭散發(fā)的女鬼,無病呻吟的神鬼傳說,而有了更新鮮的元素。
這里有高壓,有男權,有戰(zhàn)爭。
這些現實壓力,來自讀書的醫(yī)學院,來自與自己同床共枕的丈夫,來自警察局的警長,甚至是鄰居的懷疑,一盒健身錄影帶。
這壓力如同空氣般抓不住摸不著卻無處不在。
連最信任的人都變得可怖,這才是最大的恐怖吧。
本片將這些壓力具像化為一幕幕恐怖的場景,你看到的依然是傳統恐怖片中的片段。
但這些畫面內涵外延要豐富飽滿許多。
它不再滿足 " 嚇你一跳 ",而在于讓你 " 細思極恐 "。
以后的恐怖片會多出一個類型:
現實主義恐怖片。
番茄君突然覺得,本片為我們國產恐怖片提供了一點借鑒的思路。
國產恐怖片一直被認為是個偽命題,由于規(guī)定不能出現鬼怪,電影一陣子疑神疑鬼后最后幾乎都歸結為主角精神有問題。
這也不難理解為何國產恐怖片能讓觀眾笑場。
我們的現實問題那么多,有些話題不適合擺到臺面上來說,一說就成了禁片,被和諧。
那么,為何不披上恐怖片這層外衣,借著恐怖鏡頭表現出來呢?
比如持續(xù)高漲的房價,醫(yī)患問題,暴力執(zhí)法問題,傳銷洗腦問題等等。
我們擁有這么好的素材,為何讓這些素材成為《今日說法》、《法治在線》用爛的邊角料,而不搬上大屏幕呢。
我預言,現實主義恐怖片一定是未來國產恐怖片的出路。
比恐怖更恐怖的是現實,比鬼怪更猙獰的是人心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