作者:楊朝明(中國孔子研究院院長)
2013年11月習近平總書記在視察山東時作重要講話,特別提到修身立德的重要意義,說“國無德不興,人無德不立”。這里看似只提到國家、個人,意義上卻包含了由大而小、從整體到個體的許多方面,我們認為,對于修身做人而言,中國傳統(tǒng)的孝、悌、忠、信、禮、義、廉、恥“八德”具有歷久彌新的價值。
早在堯帝時期,中國就有了“克明俊德”的說法。在崇文重禮的西周,更形成了深厚的重德傳統(tǒng),《逸周書》中有“五德”“九德”等概念,《尚書》中也說到了“九德”。
與楊文公以“八德”為涵養(yǎng)良知良能的方式相近,人們都視“八德”為治國平天下的“教化之道”“修身之要”。明代大儒王陽明的《訓蒙大意示教讀》也強調“教以人倫”的重要性,希望“以孝、悌、忠、信、禮、義、廉、恥為專務”。
今天進行道德建設,需要與社會的進步相適應,而“八德”依然是最具代表性的中華傳統(tǒng)美德,它已沉淀為中華民族的精神基因。從“八德”的形成及其內在關聯(lián)看,它已融入了古代中國思想精英關于德性問題的全部思考!鞍说隆敝泻炖,“八德”之中有人意,它是武裝自己的盔甲,是為政做人的底氣。不論是誰,“八德”都不可須臾離身。我們建構時代新倫理、新道德,在國家、社會和個人不同層面提出了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,在修養(yǎng)方式和道德追求上,它與傳統(tǒng)“八德”血脈相連。修好“八德”,就能講仁愛、重民本、守誠信、崇正義、尚和合、求大同,自覺認同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。
關于本站 - 廣告服務 - 免責申明 - 聯(lián)系我們
鄂ICP備13014750號-11 © 蔡甸網 版權所有,未經書面授權禁止使用